close

 

 

 

2019/2/1

在臉書遇到一個很有水準的劍道問題

做標準的面部打擊時,打到定位時是前腳同時到還是後腳同時到?

對初學者來說,劍尖與前腳同時到定位比較容易學習,也不失為一個有效打擊,我覺得不算錯。

就我的觀察,高段者可能劍尖與前腳同時到,也可能劍尖與後腳同時到,或在兩者之間。因為他們擊打的速度極快,而且打完之後就會迅速把後腳縮進來,也就是前後腳幾乎可以同時。

但一點值得注意,當高段者以極慢的速度在打,可以確定前腳到時劍尖一定還沒到,但後腳到位時,劍尖一定會到。不然你可以想像,前後腳都到的時候,劍還在後面沒打出來嗎?

因此我只敢說劍尖到時不一定是那一隻腳同時到,但劍尖一定要在後腳到時先到或同時到。

有說錯的地方再請劍友們不吝分享觀點與經驗。

 

2019/01/25

最近和劍友討論左腳的問題

理論上方向要直直向前  不可以向外像八字一樣

我也朝這方面努力  但是難就難在不是原本的習慣

只有稽古的一開始做得到  

在對方的進逼或自身的距離有所調整後,又不自覺的把腳外撇了

上個星期賴老師熱心的提起hakama讓我看他運足的方向與施力

我就在想如果才能一直保持左腳的角度向前

目前先做正確,再看有沒有機會養成習慣。

 

2019/01/19

約莫上星期去松山劍道館參加合同稽古

提前到達時看到很多大專的同學參加松山館辦的劍道賽,心裡羡慕那些大學就可以接觸劍道的同學

像我自已的母校,要等到我畢業後的很多年才有劍道社。

要是我能早一點接觸到劍道,我想一定可以有相對充足的體力來進行較困難的練習。

 

稽古的人實在太多,要從外面排進來。一次換二個還是覺得太慢,經過約一個小時才比較有機會和排前面的老師練習到。

等到部份學生先行離場後,才有排到范揚揚老師。一開始就全力以赴,把比較有保握的面打擊出來,另一方面也期待能被老師的出端手打到。

不過幾次強攻都無效,老師也轉手為攻,主動壓制並進攻過來。

面過來都閃不太掉,一下就被追到。有被打中一個面-手-面的連擊,是快而有力的漂亮連續技。我想因為重心的轉換很順暢,所以范老師的連續技才會表現得如此流暢。

像我就是向後的身體要拉回前方做面技時,總覺得特別不順,賽後向老師請教如何確保連續技施行的過程中,尤其是退後再前進的這個瞬間,能快速的接上。老師回應要從平時的殘心加以練習,可以得到進步。

 

松山劍道館在民權大橋下方,和新竹劍道館有點像,是利用橋下的里活動中心來練習的。

因為在橋下,所以附近有河邊的空地可以停車。所以如果路邊不好停的話,劍友可以到河提外去停。

 

2018/12/28

到了年底才又想寫點東西,中間的空白是因為過於忙碌,另外也是因為劍技不容易突破,所以就沒有想寫的心情。

上星期練習完依往例向自已的老師請教,老師突然說自已進步很多,第一次感受到我的逼攻。當下有點感動,覺得練這麼久了,終於有自己的味道,不再像棒球被的發球機一般地打擊,雖然很快,卻沒有尾勁。但是是從那個地步做出明顯的改變,讓人有不同的感受,我也說不上來,只能是事後回想。

我記得是心態上謹愼的逼近對手,精神集中在腹部與劍尖不敢放松,並決心一旦有空隙就要用身體切進去。

以前老師說我打擊喊聲沒什麼力,打完就像消了氣的皮球,沒啥精神。我以為是自已肺不好的關系,能蓄集的力量有限。後來想想,如果天生的肺活量沒那麼大,則在接近對手之前,先讓自已的腰部穩定,然後在逼攻時就默默把吸進的空氣往腹部帶,於打擊的瞬間與過程,不讓喊聲吐氣像爆破的氣球,而是較和緩一點,感覺體力的消耗會少一點。

另外我的另一個缺點是劍太直,手腕不靈活,沒有辦法巧妙地做出面轉小手的打擊動作。或者是連基本的出端手也打不出來。練習的時候,就算讓我做出出端手,通常我的面部也閃不過,都是笨笨的進去給人家打。所以我的出端手都是止於練習而已,很少拿出來應用。我發現能把出端手或胴打的很好的老師,手腕轉動都是又小又快。

其實我也想過用拉右手或歪身體的方式打出端手,但就是少了一點協調性,也少了時間點的掌握,打不到就算了,姿勢還很鳥。有一陣子我在想是不是身型較小的人會比較好操作這個waza,自己並不適合。再加上我的手腕旋轉的靈活性不夠,沒辦法在一瞬間讓劍尖用最小的角度改變方向,因此關於出端手真的是學不來。

而我覺得最近的突破正是一種類似出端手的修正與轉念。既然我無法很靈活的轉動手腕,那我就儘可能做出要擊面的態勢,在假裝要打擊的瞬間改打小手,而不是直接擊打小手。如果對方想要格擋或身形潰散時,我就比較有機會打中小手。如果對方穩若泰山,那我就選擇放棄小手,轉而攻面。只要攻到對手會擋,我就再思考攻手的可能。

至於身形的部份,仍保持向前,絕對不要往後,向側面也不太好,小手才會越打越快,打中的瞬間再像一般面部打擊一般做殘心。

 

2018/2/11 

過年了 比較有時間來寫點東西

上個月遇到一位外地來訪的劍友

手持上段

與我過往遇到的老師不同

以前老師上段打出來就是單手出來

所有假動作都不會破壞上段的型構  嚴守上段的規矩  著重上段的氣勢

 

當我與這位劍友相抗時

青平眼卻屢屢被上段轉雙手kote給破解

心裡是吃驚也開心  但一時間也想不到好的對應

但上段轉中段可以補足上段選手不易兼顧手面攻擊的缺失

同時也能改善上段選手在近距離纏鬥的不靈活性  是個好招

 

另外有位劍友不斷修正攻面的動作與速度

當我覺得已經很決時時候  他卻說要重新砍掉重練

為什麼呢?他說快是快,但手腕的負擔漸大,容易受傷,所以想再從基本動作重新練起

然後我就看到他加大打面的高度,用大支面來練習

 

我想我也一樣

也是砍掉重練好幾次

有一陣子光用手配合身體推出去就有很快的打面速度

也可以打中一些老師的面

但練習結束後老師說力量不足  不行  要重大支面重新練

我也就乖乖的練

然後用大支去做比賽練習當然也就沒有之前做小支面來得快  也不太能打到對方

後來打大支面打久了  變快了  小支面也變得更有力

我想撇開有沒有打到對手這件事來說  基本動作還是最重要的

另外有老師提醒自已是否走著正確的路也很重要

 

當我因重練基本而獲益時  也在youtube看到石田健一考八段的心路歷程

他拿過日本選手權  也當過日本一

結果被老師說打面打道不夠

如果是台灣的話  我想學生應該不會把老師的話當一回事吧

什麼!!!  我都七段了 還拿過日本一  你說我打面不行…  哈哈

可是石田先生就真的重新下足功夫練習打面 最後終於通過八段考試

我想劍道最難的就是打面

因為打出來的時機、速度與力量就會告訴對手  你的程度

而我已經放棄看起來很快的劍道,希望透過確實的基本練習,慢慢突破自身打擊的極限

如果練習的正確又確實,打擊的速度一定會慢慢出來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HPDAFqN74A

 

106/10/1

上個月有幸給日本的老師指導

從穿護具的細節到稽古的態度都有提到

其中印象很深的

老師說打面就打在面上 打手就打在手上

從正確的交劍開始進行seme 需要一直練習才行

到這邊都沒問題

重點是後面

打面還要先手-面連擊 手又不是真的打在手上

為了手面連擊而連擊

如果滿足於這麼的打擊 劍道也就到此為止了

這個觀念讓我很震驚

因為台灣所有檯面上的選手不都是這樣打嗎?

難道這就是日本與台灣的差距?

 

106/9/23

持續調整腳步的運用與出手的高度,

事後再看video覺得身型有比較正

但是第一擊後的動作總覺得不夠流暢

說不出那裡怪,但真正上場一定會被有經驗的對手給抓到空隙

 

劉老師希望我發揮手長的優勢

逼攻可以再深一點

但我都會在進一步逼進去之前就被對手捷足先登

打出我不得不閃的劍

這是很難的問題

 

自從九月初開始向劍友提議要多做比賽練習後

我是後進者,打劍的內容還很粗糙,還不夠精采

特別感謝劉老師一直熱心協助當裁判並給予很多意見

 

106/9/14

一般來說比賽練習與一般練習不同,

雖然一般道館的菜單都會有試合稽古

但與真正的比賽還有有一段差距

 

最近在劍友與老師的幫忙下

開始練習試合稽古

平常練習沒問題的動作

比賽一緊張  動作就完全走樣了

 

練習結束後

老師會給很多建議,把看到的缺點和我說

像是逼攻沒有真正逼進去

身高的優勢沒有發揮

打擊的力量還是不夠,打擊都不太充份,手可以試著舉高

攻擊小手後會有停頓動作,易被打擊

步伐的運用有點鈍,間距太開,收腳也太慢

我覺得是步伐是平常練習比較不會注意到的

大概平時練習空間比較窄

不較不用擔手對手左搖右晃  可以集中打集

另外追擊的距離比較短  比賽練習追擊二次後  對手還是很有餘力作拔擊

 

希望愈來愈好  劍形也愈來愈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ysnohu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